朱祁钰奄奄一息,躺在床榻上的时候,根本没想到,曾经被他废除的哥哥朱祁镇竟然敢进宫抢回皇位。那天清晨,他听到了上朝的钟声,不由得一愣:自己明明还躺在病床上,谁竟敢召集大臣上朝?他急忙让左右侍从去探查,心中不禁浮现一丝不安:“是不是于谦……他要叛变了吗?”可左右来报,告诉他是太上皇朱祁镇将要恢复旧职昆明配资最快的方法,重新登基。听到这个消息,朱祁钰心中一松:“哦,原来是哥哥啊,没事了。”他便彻底放下了反抗的念头,任由朱祁镇剥夺他的皇帝称号,驱逐他出乾清宫,甚至公开宣告他为罪人。一个月后,朱祁钰因病去世,年仅30岁。
那么,问题来了,朱祁钰毕竟也是一位曾执掌过江山的皇帝。若在夺门之变发生时,他果断下令捉拿朱祁镇,难道不能阻止他重新夺回皇位吗?为什么他会放弃一切反抗?
展开剩余80%景泰八年正月,病重的朱祁钰连祭天的体力都没有了,只能让心腹石亨代为祭祀。祭天是古代皇帝最为重视的事务,哪怕是后来的明武宗朱厚照,吐血也要亲自祭天。由此可见,朱祁钰的病情已经危急到了极点。此时,身边的重臣如石亨、曹吉祥、徐有贞等人开始盘算起来——如果朱祁钰一死,不论是朱祁镇复位,还是朱见深继位,或是其他外藩的继位,他们的前途都可能不再有保障。然而,若他们趁机扶持被囚禁在南宫的朱祁镇登基,那将是功劳无比显赫,前途一片光明。
于是,他们决定行动起来。几人秘密接触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,得到了她的支持后,便在正月十六日晚上,以瓦剌有变、保卫京师为由,带着一队京营兵,直奔南宫。南宫的大门早已被朱祁钰锁死,石亨等人用巨木撞门未果,最后干脆将门旁的墙撞塌,终于见到了朱祁镇。随后,众人浩浩荡荡地带着朱祁镇进入皇宫。
路上,虽有不少人对他们的行踪产生了疑虑,但一见朱祁镇和重臣们现身,便不敢多问什么。当黎明破晓,朝堂上朝的时刻,所有大臣惊讶地发现,皇位上坐着的已不是朱祁钰,而是朱祁镇。如此,朱祁镇兵不血刃,便顺利夺回了自己的帝位。
有意思的是,几乎没有任何一位大臣站出来反对,阻止朱祁镇的复位。即便是一直忠诚于朱祁钰的名将于谦,也在朱祁镇带领人马进宫时收到了相关通知。尽管朱祁镇的势力较弱,若于谦愿意,他完全有能力调兵阻拦。然而,面对这一局面,于谦选择了沉默。同样,连朱祁钰自己也没有任何反抗的意图。听到上朝的声音时,他大吃一惊:“是谁在召集大臣?难道是于谦叛变了吗?”得知是朱祁镇夺回了皇位,他轻松地说道:“哥哥做得好”,然后放弃了所有抵抗。
那时,朱祁钰当了8年的皇帝,难道他就没有一点支持力量吗?如果他没有选择认命,而是挺身而出,下令禁军捉拿朱祁镇,这场夺门之变是否能够顺利失败?
在我看来,朱祁钰的反抗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。毕竟,朱祁钰在京城的控制力早已大不如前,而朱祁镇则早已被囚禁在南宫。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朱祁镇的复位势力能够控制禁军。全程下来,他们不过是带着少数人马护送朱祁镇进入皇宫,甚至途中还曾被盘问,若真遇到阻力,朱祁镇早就被擒了。
如果朱祁钰下令,他完全可以让禁军封锁朱祁镇的去路,而朱祁镇此时根本无法反抗。然而,问题在于朱祁钰是否能下达命令。毕竟,他的命令要传达到禁军,才有可能有反应。然而,控制禁军非常困难,控制他身边的几位太监却是简单得多。石亨、曹吉祥、徐有贞等人,在此次事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,都是朱祁钰的亲信。更别提,孙太后背后也在支持朱祁镇的复位。朱祁钰若无法通过这些身边的小太监将命令传达出去,他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反抗的能力。
就算他有了机会传令禁军,实际上也没有人愿意冒着个人和家族的风险为他效死。朱祁钰没有儿子,继位问题十分棘手,谁继承了皇位,将直接影响忠臣们的前途和安危。
朱祁钰年仅30岁,如果他有儿子,继位问题或许不那么复杂。然而,他的儿子问题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。即便忠臣们愿意为他效死,也怕他去世后无法得到应有的报偿。最终,他们宁愿选择沉默,不做反抗,顺应了历史的进程。
可以想象,当朱祁钰听到朱祁镇恢复皇位时,他内心可能也松了一口气。他明白,这一切已经无法改变,反抗只是徒劳,何不就此认命,接受现实呢?
发布于: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