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明市西山区侨光小学是由陈嘉庚倡导,侯西反、白清泉于1943年创办,是云南唯一一所具有华侨历史的小学,与南洋华侨机工渊源深厚。抗日战争时期,3200余名南洋华侨青年响应号召,组成“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”,在滇缅公路运输军需物资,为抗战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。运输任务完成后,为安置华侨儿童,侨光小学应运而生。多年来,侨光小学一直重视对南侨机工精神的传承与弘扬。学校深入挖掘历史,搜集照片史料,打造校史馆和英雄墙,生动再现南侨机工英雄事迹。同时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,将南侨机工故事融入课堂,让南侨机工精神扎根每个孩子心中,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、代代传承。图为6月23日,低年级的学生在校史馆参观,了解学校历史。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
图为6月23日,侨光小学的学生讲解员在校史馆向低年级同学讲述南侨机工历史。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
展开剩余76%图为6月23日,侨光小学校园里矗立的陈嘉庚铜像。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
图为6月23日,低年级的学生在校史馆参观,身后挂着陈嘉庚、侯西反、白清泉,以及第一任校长梁佑贤的照片。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
图为6月23日,学生准备排练节目。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
图为6月23日,低年级学生敲响校史馆里陈列的校钟,校钟是由南侨机工驾驶的汽车轮毂制作而成。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
图为6月23日,南侨机工的相关内容在学校随处可见。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
图为6月23日,课间休息时,学生在教室外活动,身后是学校搜集照片制作日照股票配资的南侨机工英雄墙。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
图为6月23日,学生在音乐课上演唱《告别南洋》。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
图为6月23日,学生表演以南侨机工为原型改编的节目《老爷爷的大卡车》。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
图为6月23日,课间休息时,学生向记者介绍她的画作。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
图为6月23日, 课间休息时,学生在操场上跑步。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
图为6月23日,学校搜集照片制作,并在教学楼走廊展示的南侨机工英雄墙。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
发布于:北京市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